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前一修订版后一修订版 | 前一修订版 |
知识库:发行:在线章节:快速评测 [2024/09/09 10:30] – [第一步,拉开“游戏”的维度] 邪让多杰 | 知识库:发行:在线章节:快速评测 [2024/09/10 12:58] (当前版本) – [小结] 邪让多杰 |
---|
了解完泛泛而谈的游戏市场,我们回归到产品本身,如何看一个产品?我们从**快速评测**开始。 | 了解完泛泛而谈的游戏市场,我们回归到产品本身,如何看一个产品?我们从**快速评测**开始。 |
| |
===== 为什么要快速评测? ===== | ====== 为什么要快速评测? ====== |
| |
曾经作者还是一个稚嫩的程序员,虽然每天学习游戏制作,但大脑是缺乏素材的,对游戏行业,游戏品类,游戏市场缺乏了解。当然,在没有人告诉你的情况下,<color #ed1c24>一般人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</color>。 | 曾经作者还是一个稚嫩的程序员,虽然每天学习游戏制作,但大脑是缺乏素材的,对游戏行业,游戏品类,游戏市场缺乏了解。当然,在没有人告诉你的情况下,<color #ed1c24>一般人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</color>。 |
希望这个O已经给您创建,我们就开始吧。 | 希望这个O已经给您创建,我们就开始吧。 |
| |
===== 方法论 ===== | ====== 方法论 ====== |
| |
本章节只讲**模型与简单解析**,不展开具体的游戏方面的例子,因为前面有些章节在讲解模型时,展开例子比较长,在试读时,读者容易迷失在案例中,忘记了模型。 | 本章节只讲**模型与简单解析**,不展开具体的游戏方面的例子,因为前面有些章节在讲解模型时,展开例子比较长,在试读时,读者容易迷失在案例中,忘记了模型。 |
拥有中间产物,我们才能针对中间产物展开维度,这种中间产物可能是客观存在,也可能是主观想法。 | 拥有中间产物,我们才能针对中间产物展开维度,这种中间产物可能是客观存在,也可能是主观想法。 |
| |
==== 第一步,展开中间产物的维度,其实就是“建立坐标系” ==== | ===== 第一步,展开中间产物的维度,其实就是“建立坐标系” ===== |
| |
比如我要评估一个苹果质量好不好,我可以构造如下维度: | 比如我要评估一个苹果质量好不好,我可以构造如下维度: |
回归主题,这种中间产物的维度,不是我们需要评测时临时构建出来的,它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都适用,通常也需要深思熟虑,所以建议平日里去构建,然后在需要时快速使用它。 | 回归主题,这种中间产物的维度,不是我们需要评测时临时构建出来的,它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都适用,通常也需要深思熟虑,所以建议平日里去构建,然后在需要时快速使用它。 |
| |
==== 第二步,推导有效条目 ==== | ===== 第二步,推导有效条目 ===== |
| |
我们的模型不是选苹果,而是选择合作伙伴,可能在这里张三就是一个开水果店的商人。 | 我们的模型不是选苹果,而是选择合作伙伴,可能在这里张三就是一个开水果店的商人。 |
所以,做评测表的人,一定要有过成功经验,至少经历过,才能提高它的“有效程度”,毕竟这个过程都是主观的。 | 所以,做评测表的人,一定要有过成功经验,至少经历过,才能提高它的“有效程度”,毕竟这个过程都是主观的。 |
| |
==== 第三步,使用生成好的模板 ==== | ===== 第三步,使用生成好的模板 ===== |
| |
这一步,好像没啥要说的,张三拿着这张表,去看看对方的苹果是否满足这些条件,满足了就打钩就行了,如果所有要求对方的条目都打钩了,这批苹果就能进货。 | 这一步,好像没啥要说的,张三拿着这张表,去看看对方的苹果是否满足这些条件,满足了就打钩就行了,如果所有要求对方的条目都打钩了,这批苹果就能进货。 |
这种方式其实在工厂里都见得着,所谓的质检表嘛。 | 这种方式其实在工厂里都见得着,所谓的质检表嘛。 |
| |
==== 第四步,记录特殊,定期维护 ==== | ===== 第四步,记录特殊,定期维护 ===== |
| |
所有的评测表都无法长久使用,或者设计的时候就有漏洞,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,如果遇到了特殊情况,一定要有记录的过程,把问题记录下来。 | 所有的评测表都无法长久使用,或者设计的时候就有漏洞,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,如果遇到了特殊情况,一定要有记录的过程,把问题记录下来。 |
当评测表已经坏到不适合当前的工作需求时,就要维护它,但人是懒惰的,如果不定一个时间去维护,很多人可以用几年不动一下,可哪里有几年不变的市场呢? | 当评测表已经坏到不适合当前的工作需求时,就要维护它,但人是懒惰的,如果不定一个时间去维护,很多人可以用几年不动一下,可哪里有几年不变的市场呢? |
| |
===== 以多杰举例子 ===== | ====== 以多杰举例子 ====== |
**多杰的例子**,就是前文所讲的自己在评测工作中的第一步,快速评测时使用的例子。 | **多杰的例子**,就是前文所讲的自己在评测工作中的第一步,快速评测时使用的例子。 |
此时,产品就是手机送过来评测的游戏半成品。 | 此时,产品就是手机送过来评测的游戏半成品。 |
| |
==== 第一步,拉开“游戏”的维度 ==== | ===== 第一步,拉开“游戏”的维度 ===== |
将一个游戏分成多个维度: | 将一个游戏分成多个维度: |
| |
那么,我是如何得到这个维度的?我们一条条来看。 | 那么,我是如何得到这个维度的?我们一条条来看。 |
| |
=== 产品维度:是否联机 === | ==== 产品维度:是否联机 ==== |
对于一个游戏来说,是否联机决定了这个游戏的发行模式,发行平台,以及对游戏产品的内容要求都是完全不同的,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,看一个产品要第一时间看它。 | 对于一个游戏来说,是否联机决定了这个游戏的发行模式,发行平台,以及对游戏产品的内容要求都是完全不同的,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,看一个产品要第一时间看它。 |
| |
=== 产品维度:视觉 === | ==== 产品维度:视觉 ==== |
虽然这里用了一个新的词语,但其实使用的知识是老的,我翻译一下: | 虽然这里用了一个新的词语,但其实使用的知识是老的,我翻译一下: |
P(吸量期) = CL(精美画面) | P(吸量期) = CL(精美画面) |
所以如果产品在这一块缺失,基本就不会深入评测,而这个点,基本打开游戏前几秒就可以做出判断,也是许多项目被淘汰的原因。 | 所以如果产品在这一块缺失,基本就不会深入评测,而这个点,基本打开游戏前几秒就可以做出判断,也是许多项目被淘汰的原因。 |
| |
=== 产品维度:听觉 === | ==== 产品维度:听觉 ==== |
| |
除了音游,其实许多玩家是不听声音玩手游的,你问我多少?还是那个数字,**80%+**,大概在这个数字周围,以前制作人不信,我还埋了点看多少人把手机声音关了,统计了一下。 | 除了音游,其实许多玩家是不听声音玩手游的,你问我多少?还是那个数字,**80%+**,大概在这个数字周围,以前制作人不信,我还埋了点看多少人把手机声音关了,统计了一下。 |
最终,在打分时,这里通常会不得分,但同时,我会在右边登记,说明如果代理某个项目,这个维度我们会进行补充,协助研发商一起完善它。 | 最终,在打分时,这里通常会不得分,但同时,我会在右边登记,说明如果代理某个项目,这个维度我们会进行补充,协助研发商一起完善它。 |
| |
=== 产品维度:核心策略 === | ==== 产品维度:核心策略 ==== |
| |
基于前面所学习的内容,我们知道,一个游戏的核心玩法,它要有策略,这个游戏才能变得好玩,才符合我们得“一套闭环”。 | 基于前面所学习的内容,我们知道,一个游戏的核心玩法,它要有策略,这个游戏才能变得好玩,才符合我们得“一套闭环”。 |
这里有一个重点,是单纯从发行的利益角度出发,这是我们的O,但读者可以有自己的O,所以面对同一个情况时,应该有不同的结果,恰好您是制作人,那么这成为了您每天凌晨3点睡不着要思考的问题。 | 这里有一个重点,是单纯从发行的利益角度出发,这是我们的O,但读者可以有自己的O,所以面对同一个情况时,应该有不同的结果,恰好您是制作人,那么这成为了您每天凌晨3点睡不着要思考的问题。 |
| |
| ==== 产品维度:系统完整性 ==== |
| |
| 缺乏了机制期,游戏会怎样? |
| |
| <color #ed1c24>“不耐玩”。</color> |
| |
| 现在我们都已经知道了,那么机制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? |
| |
| 就是有一些闭环,需要长期作用于玩家,自然的,其中的O就必须坚挺。 |
| |
| 反推到这里,其实也没有其他选择,在非社交参与的情况下,只有足够丰富的养成,才能达成这样的效果。 |
| |
| 所以这里面有区别: |
| - 养成空间 |
| - 养成深度 |
| |
| 养成空间,就是养成线多不多,如果多,就可以做更多的MCL,让探索期延续得更久,留存更多的玩家。 |
| |
| 养成深度,就是养成线是否更深,如果浅,玩家容易失去目标,公司容易失去利润。 |
| |
| 因为当年,大部分评测的游戏都是数值卡牌,所以养成系统是十分重要,我们就会根据游戏类型去评估。 |
| |
| 假设一个制作人,提供了一个产品,他说:“<color #ff7f27>我这个产品,是数值卡牌,很良心,没什么养成。</color>” |
| |
| 我们就会好言相劝,因为注定了连广告费都回不来,大概率开发成本都亏进去,这是真的良心,面向市场做慈善。 |
| |
| 同样,如果是一款数值卡牌游戏,养成系统的设计与核心乐趣息息相关的,如果它没做好,我们研究是否有可能改进,但如果是缺失,我们大概率就认为制作人在这方面不太擅长,会导致这款游戏的失败。 |
| |
| ==== 产品维度:文案包装 ==== |
| |
| 一个产品拥有好的文案包装,可以让用户拥有更好的代入感,它能创造**“无形的价值”**。 |
| |
| 因为价值是“无形”的,自然愿意投入的开发精力基本也是“无形”的。 |
| |
| 在那个年份,大多数都是二次元游戏与文字类游戏会在文案包装方案下功夫,特别的,其实许多跟风的二次元游戏,也只是在美术上,特别是软色情那一块下功夫。 |
| |
| 当然,市面上肯下功夫的制作人,特别是那些独立游戏团队,还是有的,只能说不多。 |
| |
| 正如我们讲玩家那样,好坏都有,但凡讲个分布率。 |
| |
| 文案包装从哪些角度去看呢? |
| |
| 说实话,没个定数,甚至同一个东西,不同人看效果是不同的。 |
| |
| 只能采用人海战术,通过不同评测人员的结果来观察。 |
| |
| 注意,人海战术的前提就是,在招聘的时候就有意识的往评测部放入喜好不同游戏,不同类型的人,所以这个部门的人会五花八门,水火不容,这是要提前布局的。 |
| |
| 关于这一点,我们通常能做得更好,能够直接帮助研发商完成,所以在这一点上,大部分游戏都缺失,但也无所谓,过。 |
| |
| ==== 产品维度:社交性 ==== |
| |
| 这个就不用说了,前文有提到,战斗概率性与资源概率性,两个很实用的验收标准。 |
| |
| 来评测的游戏几乎没有做到的,毕竟这种后期的问题,属于:“大厂专属”。 |
| |
| 这一块我们也仅有理论,以及少数项目的经验,我们很清晰的知道,如果手里的游戏没有这一块,将会失去长久的用户。 |
| |
| 但我们也清楚,要做好这一块,我们的能力不足,还需要很多很多的探索,与研发商一起努力去实验。而我们尽量的将各个项目的实验经验分享出来,给大家参考,吸取教训。 |
| |
| ==== 小结 ==== |
| |
| 上述就是几年前多杰拉开的游戏产品的维度,它具有“多杰”特色,并且受限于多杰浅薄的阅历,一定会有很重要的维度没有放进去。 |
| |
| <color #ff7f27>希望读者能拉出最适合自己,或者自己团队的维度,构造出一套自己的分析坐标系。</color> |
| |
| ===== 第二步,推导有效条目 ===== |
| |
| {{:知识库:发行:在线章节:pasted:20240909-104313.png|快速评测表模板}} |
| |
| 结果先放出来,其实有很多种组合,这里列举的只是筛选后的部分。下面我针对每一种组合,和大家分享一下当时是怎么思考的。 |
| |
| 我做个简单的表格,方便读者观看,大概样子如下: |
| |
| ^ 项目特质 ^ 联机 ^ 视觉 ^ 听觉 ^ 核心策略 ^ 养成策略 ^ 养成空间 ^ 社交性 ^ 文化 ^ |
| | | | | | | | | | | |
| | | | | | | | | | | |
| |
| ^ 发行需求 ^ 精细运营 ^ 体验调优 ^ 前期运营 ^ 前期曝光 ^ 音频设计 ^ 其他系统 ^ 社交设计 ^ 数据分析 ^ |
| | | | | | | | | | | |
| | | | | | | | | | | |
| |
| 项目特质就是当前产品,我们认为它有哪些特质,注意,这里不是好坏,而是特质,这个用词是经过斟酌的,因为一个产品的成功,它是可以由不同的特质组合而成,并不是有一个单一维度,说你这个不行,那个不行。 |
| |
| 而发行需求,则是我们需要做哪些内容,在原始的表中,要注意到红色的一栏,叫做“无法做到”,顾名思义,就是具有某种特质的产品,它对发行的需要是我们在那个年份无法做到的,所以只能有缘无分,无法合作。 |
| |
| 理解了上述表格的格式与内容后,就随着当时我的思考路径,我们一起旅行。 |
| |
| ==== 条目:大满贯MMO ==== |
| |
| ^ 项目特质 ^ 联机 ^ 视觉 ^ 听觉 ^ 核心策略 ^ 养成策略 ^ 养成空间 ^ 社交性 ^ 文化 ^ |
|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|
| |
| ^ 发行需求 ^ 精细运营 ^ 体验调优 ^ 前期运营 ^ 前期曝光 ^ 音频设计 ^ 社交设计 ^ 数据分析 ^ |
|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| ● | ● | |
| |
| 假如,我说假如,如果有一款游戏,出现在我的面前。它是联机的,它拥有顶级的视觉效果,大师监制的听觉体验。核心策略一玩就很开心,养成又带来的多变体验,就算大佬充个一百万也完全不会到头,围绕着产品拥有丰富的社交系统,团本副本,交易行一应俱全。 |
| |
| 就连剧情表达,都是即时渲染的高品质动画。 |
| |
| 哇,这就是一款《天涯明月刀》、《逆水寒》、《龙族幻想》的样子,一看就是手机游戏中的3A大作。 |
| |
| <color #00a2e8>那么我们会代理吗?</color> |
| |
| <color #ed1c24>不会,因为穷。</color> |
| |
| 所以这样的“不可能出现的条目”,就没有出现在最终的表格中。 |
| |
| ==== 条目:单机大满贯 ==== |
| |
| ^ 项目特质 ^ 视觉 ^ 听觉 ^ 核心策略 ^ 养成策略 ^ 文化 ^ |
|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| ● | |
| |
| ^ 发行需求 ^ 精细运营 ^ 体验调优 ^ 前期运营 ^ 前期曝光 ^ 数据分析 ^ |
|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|
| |
| 这不就是《刺客信条》、《GTA5》、《Cod》吗? |
| |
| 理由同上,不算是有效条目。 |
| |
| ==== 条目:单机独立游戏 ==== |
| |
| ^ 项目特质 ^ 视觉 ^ 听觉 ^ 核心策略 ^ 文化 ^ |
| | ● | ● | ● | | ● | |
| |
| ^ 发行需求 ^ 精细运营 ^ 前期曝光 ^ 数据分析 ^ |
| | ● | | ● | |
| |
| 在排列组合的过程中,有这样一种特质组合出现在我的面前,当推导有效项目时,我思考的不是产品如何,而是逆推: |
| |
| <color #22b14c>“这样的特质,是否有市场机会?”</color> |
| |
| 首先读者请看该表,我们很清楚它就是一个看起来不错,听起来不错的单机游戏,拥有核心策略,可以让我玩一会,故事能驱动我前行。 |
| |
| 然后,基于这点,我还要思考: |
| |
| <color #00a2e8>“是否是最少特质要求了?”</color> |
| |
| 所以我们挨个去掉这些特质,思考一下。 |
| |
| <color #ff7f27>去掉“视觉”。 </color> |
| |
| 市场有没有单机游戏,好玩的,在视觉表现上,没有风格化,也不精致的。然后还能赚钱养活团队的? |
| |
| 了解了吸量期的我们知道,常规状态下项目的成功需要一个吸量期的O,如果画面无法提供,就需要其他角度,比如题材,玩法。 |
| |
| 什么样的玩法可以让玩家忽略其他特性,跑来玩? |
| |
| 确实有:《罗布乐斯》、《我的世界》以及开罗制造的一些游戏。 |
| |
| 需要大背书,大IP,或者其他能推广出去的背景条件。 |
| |
| 我们没有,所以视觉O对于我们这种小团队来说,是十分重要的,极为重要。 |
| |
| <color #ff7f27>再看,去掉“听觉”。 </color> |
| |
| 听觉不仅仅是BGM,还包含许许多多的音效,其实这里是我们具备的能力。 |
| |
| 但如果一个单机游戏,它自己都没处理好这些,其实我们来花费超多精力去制作这些是不合适的。特别的,单机游戏要能成,它需要很强的风格化,这种风格化影响音乐的表现,与背景故事有关,与玩法有关。 |
| |
| 所以从重要角度和性价比来说,面对一个单机游戏来说,我们是不具备打造“听觉盛宴”的能力的。 |
| |
| 而一个单机游戏,如果连“听觉”体验本身都做不好,那已经在所剩无几的体验维度中,丢失了小半江山。 |
| |
| 接下来,<color #ff7f27>去“核心策略”</color>。 |
| |
| 这个就不去了,对吧,你懂的。 |
| |
| 接下来,<color #ff7f27>去文化。</color> |
| |
| 同理音乐,如果是网游,系统繁杂过多,文化一直不是重点,所以我们能够辅助完成一系列的补充。 |
| |
| 但如果是单机,制作人本身都没做好这件事,那我们通常也不觉得这方面我们能做好。还是那句话,单机游戏维度不多,剧情方面都没照顾好,那就很枯燥无味了。 |
| |
| 当然,你说单机游戏没有剧情行不行? |
| |
| 行啊,确实有一些单机游戏没剧情,上来就是干,但回归我们的出发点: |
| |
| <color #00a2e8>“是否能一起合作创造利润”。 </color> |
| |
| 创造利润是关键,单机游戏想要创造利润,当按份卖时,游戏整体的精致程度要超过网游才行,如果一个单机游戏,还需要我们帮忙补充剧情,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不划算的。 |
| |
| 当然,这里也要注意,在过去几年,手机单机游戏的市场是极其糟糕的,虽然偶尔总有人尝试,但总体上还是风险很高,所以在评测体系中的定位:“成本低则可以试试”。 |
| |
| ==== 条目:充值APP ==== |
| |
| ^ 项目特质 ^ 联机 ^ 视觉 ^ 听觉 ^ 核心策略 ^ 养成策略 ^ 养成空间 ^ 社交性 ^ 文化 ^ |
| | ● | | | | ● | | ● | | | |
| |
| ^ 发行需求 ^ 精细运营 ^ 体验调优 ^ 前期运营 ^ 前期曝光 ^ 音频设计 ^ 其他系统 ^ 社交设计 ^ 数据分析 ^ |
| | | | | | | | | | | |
| |
| 这个条目在之前说过,如果一个游戏不具备核心策略,不管是战斗策略还是养成策略,那这样的游戏无法给用户带来乐趣。 |
| |
| 并且根据条目显示,这样的游戏居然还带着养成空间,简直就是个充值APP,说到充值APP,我想起了前几年做的一个表情包,如下: |
| |
| {{:知识库:发行:在线章节:pasted:20240909-104715.png?600|充值APP表情包}} |
| |
| 当然,这是一个玩笑图,用来讽刺以为“不做乐趣”就可以赚大钱的游戏从业者,当然,这也是一种自嘲,因为在玩家眼中,所有的网游都是充值APP。这算是时代特色,游戏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。 |
| |
| 上文已经阐述,这里进行简述: |
| |
| <note>游戏发行是两个团队协作的结果。</note> |
| |
| - 理论上产品有问题都可以改。 |
| - 但有一些维度,改起来成本很大,成功率低,比如核心乐趣。 |
| |
| 所以,如果一款游戏缺乏核心乐趣,在多杰评测的过程中,就会快速淘汰。 |
| |
| ==== 条目:竞技类 ==== |
| |
| ^ 项目特质 ^ 联机 ^ 视觉 ^ 听觉 ^ 核心策略 ^ 养成策略 ^ 养成空间 ^ 社交性 ^ 文化 ^ |
| | ● | ● | | ● | | ● | | ● | | |
| |
| ^ 发行需求 ^ 精细运营 ^ 体验调优 ^ 前期运营 ^ 前期曝光 ^ 音频设计 ^ 其他系统 ^ 社交设计 ^ 数据分析 ^ |
|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|
| |
| 单纯从手游市场的角度看,竞技类游戏,能坚持下来的游戏,十个手指都数得过来。因为它很难通过养成来赚玩家的钱。 |
| |
| 其实《英魂之刃》的端游版本做了很好的例子,在游戏里做一些RPG之类的增加付费坑。但是,要注意因果,它是先活下来,然后才开始做这些增收的。 |
| |
| <color #ff7f27>而竞技类游戏要活下来,本身就需要重运营,长周期的运营条件,这些都是我们这种小团队不具备的能力</color>,所以对于竞技类游戏来说,想要赚钱,十分难。在多杰的评测中,会选择淘汰。 |
| |
| 大家看到这里会发现,一家发行公司在评测产品时,<color #ed1c24>看似是在淘汰别人,本质上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,在淘汰自己</color>。<color #ff7f27>这些产品换一个团队,不同的条件,就能焕发青春,或者变成爆款</color>,这种思维方式很重要,我们晚些会针对性探讨下。 |
| |
| ==== 条目:数值卡牌 ==== |
| |
| ^ 项目特质 ^ 联机 ^ 视觉 ^ 听觉 ^ 核心策略 ^ 养成策略 ^ 养成空间 ^ 社交性 ^ 文化 ^ |
| | ● | ● | | ● | ● | ● | | | | |
| |
| ^ 发行需求 ^ 精细运营 ^ 体验调优 ^ 前期运营 ^ 前期曝光 ^ 音频设计 ^ 其他系统 ^ 社交设计 ^ 数据分析 ^ |
| | ● | ● | ● |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|
| |
| 这里可以看到一点小差异,在过往的原始表中,视觉选项是没有√的,因为这代表了两种情况,上面已经描述过。 |
| |
| 如果P(吸量期).O 不是“美术”,那么P(吸量期).O 就需要更难得到的东西,在海外市场比较惯用软色情,他们监管没那么严,在大陆市场,则被人们想破脑袋,这回到了生命周期内的阿尔法集合的问题。 |
| |
| 总的来说可以简述为: |
| * **经典IP** |
| * **当下火热** |
| |
| 要么蹭热度,要么大成本,对于我们来说,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,所以在后续的评测中,视觉也成为了必选项。 |
| |
| 而在这里,因为是一个数值卡牌游戏,玩家刷刷刷,快速跳过很常见的,所以听觉反而不重要,毕竟“战斗”没有那么的重度,所以这里不对产品本身有要求,当然,最终这些缺失的东西发行都要去弥补。 |
| |
| 社交性对于大部分数值卡牌来说,很难做到,所以迫于无奈,我们只能让它成为可选项,而我们会清晰的知道“这款产品最多到了机制期,玩家就会大规模流失”。 |
| |
| 至于文化,在我们团队中,有自己构造这方面的能力,所以算是我们能弥补的项目,所以对产品也没太多要求。 |
| |
| 最终,基于上面的模板,配合上我们弥补的内容,我们觉得这样的产品是可以发行的,给团队带来利润的。 |
| |
| 联网、视觉、养成策略、养成空间都是缺一不可的元素,这已经是这类游戏可以被签约的最小特质结构。 |
| |
| ==== 条目:剧情类游戏 ==== |
| |
| ^ 项目特质 ^ 联机 ^ 视觉 ^ 听觉 ^ 核心策略 ^ 养成策略 ^ 养成空间 ^ 社交性 ^ 文化 ^ |
| | | | ● | ● | | | | | ● | |
| |
| ^ 发行需求 ^ 精细运营 ^ 体验调优 ^ 前期运营 ^ 前期曝光 ^ 音频设计 ^ 其他系统 ^ 社交设计 ^ 数据分析 ^ |
| | ● | | | | | | | | |
| |
| 单机品类中,还有比较特殊的一个小品类,文字类游戏,或者剧情类游戏,它们都属于那种我也不知道会咋样,但也不排斥的类型。 |
| |
| 所以如果可以试试,成本低廉,在那个时期,我们还是愿意尝试的。 |
| |
| ==== 条目:MMO,SLG ==== |
| |
| 大家会发现,在评测表里,这两个游戏品类并没有在里面。 |
| |
| 还记得我开篇说过的吗?如果团队里没有老司机,就不要做第二步,而是从其他维度分析。 |
| |
| 因为当时团队里在SLG与MMO方面没有老司机,并且我们认为自己的实力也驾驭不好这两个重运营,重托的运营类型,所以一般都选择淘汰,当然还是那样,淘汰的是我们自己。 |
| |
| ==== 谈点评测观 ==== |
| |
| 人有三观,多杰在几年的评测过程中,也有一点自己的观点,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。 |
| |
| 曾经多杰自己做研发时,觉得发行商什么都没做,就是坑自己,提的意见都不合理,简直就是送游戏提前见阎王。自从自己做了几年发行,并执手了几个项目后,还是这么认为。 |
| |
| 哈哈,没有反转。 |
| |
| 还是那个比例问题,<color #ff7f27>大部分发行公司,发行人,其实权利>能力</color>,因为信息的不对等,导致了研发商的错信,结果不言而喻,行业中已经流传了无数种发行与研发的矛盾故事。 |
| |
| 在发行生涯中,多杰也坑过很多研发商,当然,这不是主观上坑别人,多杰当然也希望手里的产品大卖,让大家都得到利润,自己也能印证许多课题。 |
| |
| 虽然每一次执手项目,都比以往更好,但历史已经出现,那些学习道路上的产品,或者团队,就成为了努力后没有成绩出来的产品。 |
| |
| 当然,这与产品本身也有关系,多杰也经常会有“无力回天”的感觉,恨不得时光倒流到立项的时候,重新改变制作人的立项想法。 |
| |
| 许多人可能对企业有一个误解,就是某家大厂发行怎样怎样,但要注意到,所有的合作细节,最终都会落到个人身上,而负责一个项目的,都会落到一个主导人身上。 |
| |
| <color #ff7f27>哪怕是大厂,也偶尔会有:“新人开始负责一个方向”的情况发生。</color> |
| |
| 比如张三创造了一个品牌,叫做“哇哦牌”,你很认可“哇哦牌”的理念,所以和他们合作,但你的项目被他们刚成立的部门签约,而具体到负责你项目的人,是一个新手。而这些信息,你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。<color #ff7f27>他轻松的一句话,就可以让你开发三个月</color>。 |
| |
| 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,找对团队与负责人,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。 |
| |
| ==== 小结 ==== |
| |
| 快速评测的模板推导,<color #ff7f27>一定是基于主观的,基于自身能力的,所以我的推导思路只能参考</color>,给你点灵感,它有极窄的时空范围,<color #ed1c24>读者生搬硬套拿去弄,一定无用</color>。 |
| |
| 同时,要做到这一步,对某个类型给出“定义”,那一定是对这个类型有了一定的了解,如果没有“老司机”带路,不建议使用这样的方式去快速解决问题,而是需要大量的学习,研究,以及实践。 |
| |
| ===== 第三步、使用生成好的模板 ===== |
| |
| 本小节是最难写的,因为我无法拿着一个产品当面给读者讲解,只能用一些尽可能大家都知道的产品去凭空描绘,而且还会带有强烈的主观角度。 |
| |
| 如果前两步已经很清楚,并且觉得自己了解的,这小节可以略过。 |
| |
| |
| ==== 《俄罗斯方块》 ==== |
| |
| ^ 项目特质 ^ 联机 ^ 视觉 ^ 听觉 ^ 核心策略 ^ 养成策略 ^ 养成空间 ^ 社交性 ^ 文化 ^ |
| | | | | | ● | | | | | |
| |
| ^ 发行需求 ^ 精细运营 ^ 体验调优 ^ 前期运营 ^ 前期曝光 ^ 音频设计 ^ 其他系统 ^ 社交设计 ^ 数据分析 ^ |
| | | | | | | | | | | |
| |
| 不符合第二步推导出来的任意一种模型,所以淘汰。 |
| |
| |
| ==== 《超级马里奥》 ==== |
| |
| ^ 项目特质 ^ 联机 ^ 视觉 ^ 听觉 ^ 核心策略 ^ 养成策略 ^ 养成空间 ^ 社交性 ^ 文化 ^ |
| | | ● | ● | ● | | | | | | |
| |
| ^ 发行需求 ^ 精细运营 ^ 体验调优 ^ 前期运营 ^ 前期曝光 ^ 音频设计 ^ 其他系统 ^ 社交设计 ^ 数据分析 ^ |
| | | | | | | | | | | |
| |
| 因为没有剧情承载,我们自身没有买IP能力,虽然新一代的超级玛丽视觉可以,但是很难在投放中直观的吸引泛用户,所以淘汰。 |
| |
| |
| ==== 《超级马里奥:奥德赛》 ==== |
| |
| ^ 项目特质 ^ 联机 ^ 视觉 ^ 听觉 ^ 核心策略 ^ 养成策略 ^ 养成空间 ^ 社交性 ^ 文化 ^ |
| | | ● | ● | ● | | ● | ● | | | |
| |
| ^ 发行需求 ^ 精细运营 ^ 体验调优 ^ 前期运营 ^ 前期曝光 ^ 音频设计 ^ 其他系统 ^ 社交设计 ^ 数据分析 ^ |
|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| | | | | |
| |
| 符合精品单机游戏的特质,我们只需付出很少就可以尝试,可以考虑按份卖,所以可以通过,进行后续步骤。 |
| |
| 大家可以看到,同样的是超级玛丽,但到了奥德赛这里,就变成了可以试试,当然这里的试试的意思就是,如果研发商要价太高,那就拜拜。 |
| |
| 我举出了这些例子,应该能很清晰的说明一个点: |
| <note>在商业评测中,神作不一定是合适的。</note> |
| |
| ==== 《王者荣耀》 ==== |
| |
| ^ 项目特质 ^ 联机 ^ 视觉 ^ 听觉 ^ 核心策略 ^ 养成策略 ^ 养成空间 ^ 社交性 ^ 文化 ^ |
|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| ● | | ● | | |
| |
| ^ 发行需求 ^ 精细运营 ^ 体验调优 ^ 前期运营 ^ 前期曝光 ^ 音频设计 ^ 其他系统 ^ 社交设计 ^ 数据分析 ^ |
| | ● | ● | ● | ● | | | ● | | | |
| |
| 竞技类游戏,需要大力持久推广才能稳定生态,对于其他团队来说可以,对于我们团队来说不行,所以如果《王者荣耀》来到了评测池中,我们会选择淘汰。 |
| |
| |
| 到了这一步,相信读者一定明白了:“<color #22b14c>淘宝产品的本质是淘汰自己</color>”的意思了。 |
| |
| |
| ==== 小结 ==== |
| |
| 当亲自推导出这样的评测表后,其实用结果来评测游戏,只需要简单的培训 <color #22b14c> “是个人都会”</color>。 |
| |
| 有的人或许会说,游戏是艺术,是主观的,你这样肯定做不好的。但其实读者要注意,在这些维度中,有的是主观的,有的是客观的,我们强调一定要基于产品进行评测,就意味着它一定可以摆在台面上进行讨论,分析彻底。 |
| |
| 关于“主观”的问题,后面我们也会着重探讨,这里不过多深入,大家可以思考,<color #ff7f27>为什么每个人都是主观的情况下,我们依然选择用这种“工业化”的方式来进行评</color>测。 |
| |
| ---- |
| > //下一章:[[.:拆解游戏结构]]// |